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演进:从风险导向到机遇驱动
近年来,虚拟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边界,也给现有的监管框架带来了挑战。虚拟资产的高波动性和高杠杆性特点,为监管部门和交易平台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如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客户身份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这些问题都表明,对虚拟资产的监管必然是一个需要跨部门、跨国协作的综合性议题。
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香港特殊的制度背景要求其在促进全球虚拟资产市场发展和满足中央对金融稳定要求之间寻找平衡。同时,香港也是中国探索新兴金融市场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因此,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路径必然是复杂的,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创新与稳健之间不断调和的过程。
2017年至2021年是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的"起步期"。这一阶段,监管机构主要通过发布风险提示和引入试点监管元素,逐步从观望态度向有序规范过渡。2017年9月,香港证监会(SFC)首次明确部分ICO可能构成证券,需纳入监管。2018年11月,SFC提出将符合条件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沙盒。2020年11月,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开始考虑将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纳入发牌制度。
2022年成为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的转折点。10月31日,财库局发布第一份《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虚拟资产生态发展。这标志着监管思路由"风险导向"转向"机遇导向",为后续制度改革确立了战略方向。
自2023年起,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进入"实操落地"阶段。2023年6月,SFC正式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启动VASP发牌制度。同月,《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修订)条例》生效,要求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持牌经营。8月,首家向散户开放的持牌交易所HashKey上线,标志着零售市场的合规化开启。
2023年下半年至今,香港继续深化和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11月,SFC发布通函明确代币化证券监管要求。12月,金管局与SFC联合发布更新版《中介人虚拟资产相关活动通函》,首次允许销售虚拟资产相关ETF。2024年,香港在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RWA等领域持续推进创新试点。
总体而言,香港采取了基于现有法律架构的"加盖式监管"策略,通过发布指引或通函的方式对数字资产进行"打补丁"式的监管。这种方式既保持了监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为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提供了灵活性。香港的监管思路倾向于将虚拟资产视为金融资产的延伸,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管理,同时重点关注金融合规、反洗钱和投资者保护等核心问题。
这种监管策略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特点。通过在现有制度框架内逐步适应和包容新兴技术,香港既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又为虚拟资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未来,随着虚拟资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香港的监管框架可能会继续演进,以更好地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