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未来金融新范式的关键路径与挑战
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底层逻辑与大规模应用实现路径
资产通证化指在可编程区块链平台上将资产以通证形式表达的过程,通常可被通证化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这种将记录在传统账本系统上的资产转移至共享可编程账本平台的技术对传统金融体系来说是一种颠覆性创新,甚至将影响整个人类未来的金融和货币体系。
对传统金融体系来说,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区块链上创建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表示形式,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好处扩展到广泛范围的资产类别实现交换和结算。金融机构通过采纳去中心化金融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利用智能合约替代传统金融中的"计算性"环节,按照预定规则和条件自动执行各类金融交易,增强可编程特性。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赋予企业新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在融资难题上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为金融体系打开了一扇极富潜力的大门。
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将会是由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中央银行等权威机构推动建立在许可链上的一套使用去中心化金融技术的全新金融体系,而要实现这套体系需要的是计算性体系(区块链技术)+非计算性体系(如法律制度)+链上身份体系+链上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通证化存款、法定稳定币)+完善的基础设施(低门槛钱包、预言机、跨链技术等)。
区块链的第一性原理
区块链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发展之后,首个有效支持合约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合约的平台,而合约是资产的基本表达形式,通证则是合约形成后资产的数字载体,区块链因此成为了资产数字化表达/通证化表达的理想基础设施。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系统,支持数字化合约的创建、验证、存储、流转和执行以及其他相关操作,解决了传递信任的问题。并且作为一个"计算性体系",区块链可以满足人类对于"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的诉求,因此去中心化金融便成为了一种金融体系中的"计算性"创新,取代了金融活动中"计算性"的部分,自动执行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可编程性,但是"非计算性"的部分也就是基于人的认知的部分区块链并不能去取代,因此目前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并未涵盖信用,基于信用的无抵押借贷在当前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中尚未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区块链目前缺乏表达"关系身份"的身份体系以及没有法律体系保障双方的权益。
资产通证化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性
资产通证化的可编程性和透明性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使用区块链平台带来的透明性不仅可以降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通证化的可编程性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得许多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难以实现的操作成为可能,极大地减少了需要人工干预和第三方参与的成本。这不仅大幅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流动性和可组合性,还为创新带来了空间,有潜力孕育出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类型。
实现资产通证化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以及许可链
法律监管合规是必要的前提之一,需要通证化的核心资产大部分都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手中,而对于机构来说,合规是必要前提,需要依靠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来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和滥用行为、打击金融犯罪和网络不法行为、维护投资者隐私、确保行业参与者满足某些最低标准,并在出现问题时提供追索机制,而有了法律体系保障之后,采用许可/私有链才能满足不同辖区有效执行法律以及监管的诉求。
身份体系与隐私保护
为了实现有效的监管,能够承载社会关系与信用体系的"关系型身份"概念在链上身份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身份体系与隐私保护技术的结合,是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授权和监督下赋予和管理数字身份的关键。W3C 的去中心化身份标识符(DID)和可验证凭证(VC)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方式,通过它,个体和实体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份信息,同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验证性。未来结合零知识证明技术也为加强用户隐私、安全性、合规性和透明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链上法定货币
链上的通证化法定货币如央行数字货币、通证化存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区别于当前的稳定币体系,稳定币并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的一种链上"代金券",且难以在现实商业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链上法定货币为通证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推广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门,使其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实用价值。
预言机与跨链协议
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随着像 Chainlink 推出的跨链通信协议(CCIP)这类新一代跨链技术的逐渐完善,加之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多链格局以及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的大规模应用正打下夯实基础。
低门槛钱包
钱包作为进入 Web3 的入口以及通行证,其在 Web3 世界中不仅仅承担着传统意义上管理资产的功能,它还是一个在 Web3 世界中通行的必备工具,承载着与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的使命,但现阶段钱包的使用门槛对于新用户来说学习成本过高,再加上黑客肆虐,资产被盗事件频发,因此将许多人拒之门外,而钱包门槛的降低才可以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促进大规模应用以及生态的爆发。
未来展望
随着传统金融领域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及通证化技术的关注度和认可不断加强,以及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的不断完善,区块链正在走向与传统世界架构融合并解决现实世界应用场景中的真实痛点的道路上,针对实际场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限在一个与现实世界隔阂的"平行世界"中。
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将会是带领区块链走向数十万亿规模的杀手锏应用,其潜力将可能影响整个人类的金融以及货币体系,通过将现实世界的资产进行通证化在区块链平台上使用通证进行表达,可以实现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市场、可编程性、自动执行、透明性、可追溯性、可组合性、隐私保护、赋能企业、全球流动性、解决信任问题、身份自主权以及潜在的新应用场景等。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正积极推进区块链相关的法律与监管框架。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如钱包、跨链协议、预言机、各种中间件等,都在迅速地得到完善,央行数字货币也在不断的落地应用,能够表达更复杂资产类型的通证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加之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链上身份系统的日趋成熟,我们似乎正处于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前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