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Fi破圈关键:70% Game + 20% Fi + 10% Meme的人性需求配比

robot
摘要生成中

GameFi破圈的关键:回归人性需求

近期市场各板块轮番上涨,铭文、Solana、Depin等领域陆续走热。这些迹象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大牛市正在临近。

面对这种情况,老玩家们开始思考:接下来哪个赛道会成为热点?应该重点布局哪个方向?

是已经火热的L2?还是正处上升期的铭文?又或者是具有出圈潜力的GameFi?

前两个选项市场上已有大量分析,本文将重点探讨GameFi这个还有早期布局机会的赛道。

一、GameFi需要回归人性需求

过去的GameFi项目大多陷入"买NFT - 做任务 - 获得代币"的循环中。项目方过于强调"贪婪"这一人性,忽视了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财产的需求只是最底层的安全需求,人还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只满足单一的低层次需求,无法让用户长期停留。GameFi要破圈,关键在于满足用户多层次的需求,而不仅仅是金融需求。

Fi应该是Game的"动力",而非"主力"。过去GameFi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过度偏离了人性的高层次需求。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二、70% Game + 20% Fi + 10% Meme的最佳配比

游戏早已深入人类DNA,成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相比其他Web3赛道,GameFi本身融合了Game和Fi,能满足人类更多元的需求,因此更具出圈潜力。

那么Game和Fi应该如何配比?在研究众多失败案例后,本文提出70% Game + 20% Fi + 10% Meme的配比公式:

  • 20%的Fi作为推动用户进入的动力
  • 70%的重心放在Game本身的设计上,关注用户沉浸时间而非打金效率
  • 10%的Meme元素让用户从参与者变为创作者

过去过于关注用户氪金和复投,但其实用户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价值。让用户先沉浸,再用Fi推动新用户进入,最后用Meme让用户找到归属感,这种健康的配比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三、1+1+1>∞的组合式创新

在寻找具有创新性和破圈潜力的GameFi项目时,不必非要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将已验证的多种需求进行组合、拼接,构建内循环,这种"组合式创新"可能是新趋势。

Cards Aho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融合了卡牌和自走棋玩法,降低了上手难度,又保留了策略性。这种1+1>2的效果,在游戏史上有很多成功案例。

Cards Ahoy还将NFT、代币等Web3经济模型融入其中,形成了1+1+1的组合创新。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 投入周期短,上线即可完全体验
  • 靠持续运营设计,构建内循环
  • 参与风险较小,对新老玩家都相对公平

从需求满足的角度看,Cards Ahoy是目前新链游中最贴近人性、最易出圈的项目之一。其经济模型设计、破圈策略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解决方案。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结语

在这一轮GameFi赛道中,寻找类似Cards Ahoy这种轻投入、重运营、微创新、更具生命力的多元素Web3游戏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Game类型和Fi模式如何,总有一种组合能恰到好处地切中人性需求。找到它、布局它、利用它,或许就能在下一轮风口中占得先机。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被忽略的人性 VS 被放大的Fi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薛定谔的Gas费vip
· 17小时前
游戏性才是本质捏~
回复0
熊市避险大师vip
· 17小时前
游戏才是王道 其他都是忽悠
回复0
SleepyValidatorvip
· 17小时前
真的有人在玩吗
回复0
空投资深猎手小张vip
· 17小时前
这数据太准了吧
回复0
Gas_Optimizervip
· 17小时前
确定比例也没用 还是看玩家买不买账
回复0
币圈黄昏浪子vip
· 17小时前
就这?GameFi还得看内容
回复0
FlatTaxvip
· 17小时前
纯玩家表示膨胀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