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时代下的跨链流动性整合:挑战与解决方案

Layer 2 时代下的流动性割裂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以太坊转向以 Layer 2 为核心的扩展方案,加上相关工具的兴起,大量公链迅速发展。许多实体都希望构建自己的链,以代表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寻求更高的估值。然而,众多公链的涌现使得生态系统的发展难以跟上公链的步伐,导致许多项目在早期就面临困境。

如今,构建一条链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已大大降低,运营一条基于某些技术栈的链的成本每月约为 10,000 美元。未来必将是多链共存的时代。尽管这些 Layer 2 链可能会选择 EVM 兼容性以实现互通,但由于其背后的实体有大量下游应用,它们很难在同一条链上构建应用并达成共识。

当前的多链生态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流动性和状态分散。由于多链的存在是必然的,因此互操作性就是一个必须要探索和解决的领域。当前有许多的流动性解决方案,比如链抽象、意图、清算执行、原生跨链、ZK分片等,但是其核心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们使用业界较为认可的 Cake 架构来从上至下介绍跨链抽象的核心组件构成:

  1. 应用层:用户直接交互的层,完全屏蔽了流动性转换的细节。

  2. 权限层:用户通过连接钱包到 dApp 并请求报价来满足交易意图。

  3. 账户管理和抽象层:需要一个适应不同链的账户管理和抽象体系来维护各个链的独特账户结构。

  4. 求解层:负责接收并实现用户的交易意图,求解者在这里竞争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5. 结算层:这是求解层为实现用户意图而使用的中间件层。核心组件包括预言机、跨链桥、提前确认方案和数据可用性等。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解决方案

当前,市面上有多种解决流动性割裂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1. 以 RaaS 为中心:通过加入特定的共享排序器和跨链桥来协助构建的 Rollup 共享流动性和状态。

  2. 以账户为中心:构建一个全链的账户钱包,通过"链签名"技术支持跨多种区块链协议签署和执行交易。

  3. 以链下意图网络为中心:用户发送意图给求解者网络,求解者竞争报价,给出最优的完成时间和交易价格。

  4. 以链上流动性网络为中心:构建一个流动性层,在该层上搭建应用,以共享全链流动性。

  5. 以链上应用为中心:通过集成大型做市商或第三方应用等来构建高流动性应用。

解决流动性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金融世界往往流动性代表一切。如果能够构建一个整合流动性平台,特别是将零散的全链流动性整合在一起,将具备非常大的潜力。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典型项目分析

  1. INFINIT:构建了一个 DeFi 界的 RaaS 服务,为 DeFi 协议提供直接构建所需要的组件。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1. Khalani Network:构建了三个核心组件,分别是 Intent 兼容层、Validity 和通用结算层。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1. Liquorice:一款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可实现基于拍卖的价格发现和单边流动性池。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1. Xion:建立在 Comet BFT 共识协议之上,采用基于 Cosmos IBC 的跨链通信。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1. =nil; Foundation:提出了 zkSharding 解决方案,使用 ZK 技术来水平拓展以太主网。

  2. ERC-7683:Ethereum 正在着手解决跨链流动性问题,目标是为跨 L2 和侧链的跨链操作建立通用标准。

  3. OP Stack: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多 Layer2 解决方案,来一次性解决信息传递和 Sequencer 去中心化的问题。

Layer2时代下,流动性割裂问题的研究

总结

解决跨链流动性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庞杂且解决方案繁多的领域。未来一定是多链的,解决流动性分散的问题是行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全链流动性的整合存在广阔的成长空间,有可能构建出 Web3 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MEV猎手阿福vip
· 13小时前
面包才是真的香
回复0
MEV之泪vip
· 07-12 05:06
肝都割了 别再割流动性了
回复0
Layer_ZeroHerovip
· 07-11 06:16
生态虽通但心不通?
回复0
FlashLoanKingvip
· 07-11 06:08
真有人玩L2链成本才一万刀?懂行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