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监管加速 美港立法竞逐Web3金融话语权

全球稳定币监管加速,东西方正竞逐未来金融话语权

近日,美国参议院和香港立法会几乎同步就稳定币监管迈出关键步伐。美国以压倒性优势通过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动议,为首部联邦稳定币法案扫清障碍;香港则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三读,成为亚太地区首个确立稳定币牌照制度的司法辖区。这种立法节奏的高度重合,反映了对未来金融话语权的竞争。

东西方竞逐稳定币话语权: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稳定币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接近2500亿美元,过去5年增长超过22倍。2025年初至今,链上交易量突破3.7万亿美元,全年预计接近10万亿美元。美元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广泛用于交易汇款,部分地区规模甚至超过传统支付系统。

在乐观情景下,预计2030年全球稳定币市场供应量将达到3万亿美元,月度链上交易量达9万亿美元,年交易总量或突破10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稳定币将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比肩,在全球清算网络中占据结构性基础地位。

稳定币的储备结构也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目前稳定币规模已消化约3%即将到期的短期美债。若按50%配置比例估算,3万亿美元市值将对应至少1.5万亿美元的短期美债需求,接近中国或日本当前的美债持仓,有望成为美国财政的"最大隐形债权人"。

美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对比

尽管美国与香港在立法路径与细节上有所差异,但在"法币锚定、足额储备、持牌发行"等基本原则上形成高度共识。

GENIUS法案限定"支付型稳定币",强调其非证券属性。香港则在保障1:1足额锚定前提下,暂未限制利息收益与锚定结构,为未来创新保留空间。

储备要求方面,美港均要求足额锚定高流动性资产,但GENIUS法案明确限定合格储备资产类型,香港则未完全限定。

制度架构上,GENIUS法案采用"联邦-州"双轨制,为稳定币发行提供三种路径。香港则由金管局统一发牌,且要求无论稳定币发行方是否设于香港,只要锚定港元或主动向香港公众提供服务就须申请许可。

境外发行人管理方面,GENIUS法案明确禁止未许可的海外稳定币在美国市场流通;香港则主要聚焦锚定港元的稳定币,对非港元稳定币保持开放。

这些制度差异反映出两地在稳定币定位上的不同诉求。美国以维护美元主导地位为主,推动稳定币成为链上美元的延伸形态;香港则希望打造一个受控但有开放性与兼容性的亚太合规创新试验场。

东西方竞逐稳定币话语权: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稳定币监管对Web3生态的影响

稳定币监管落地为Web3的大规模采用提供了支付与结算根基。在DeFi领域,合规发行人提供的稳定币将成为"合规DeFi"的清算核心,协议将嵌入更多KYC、AML与资产识别模块,去中心化金融将逐步演变为"可审计的链上金融网络"。

在Web3支付体系中,稳定币监管落地将使其真正从"交易中介"走向"支付通道"。多家支付科技公司已将稳定币嵌入商户结算流程;Web3钱包以稳定币为默认支付资产拓展微支付场景。链上支付正由"加密圈内转账工具"向"企业级金融接口"转变。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全球清算结构的重塑:稳定币打通了本币与链上资产之间的连接,同时不依赖银行账户体系,可"点对点"实现清算。未来在跨境支付、链上贸易融资、RWA派息等场景中,稳定币可能取代传统银行作为资金流通中枢。

合规稳定币为Web3大规模普及提供了"最后一块拼图":它既是制度认可的交易资产,又具备链上流转的可编程性。在合规稳定币的支持下,从RWA资产交易到链上工资发放,从跨境清算到Web3支付接口,稳定币将成为推动链上经济大规模普及的"基础设施资产"。

东西方竞逐稳定币话语权: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2
  • 分享
评论
0/400
汤米老师vip
· 07-10 15:35
监管是成长的标配
回复0
抄底失败协会会长vip
· 07-10 15:21
监管早该到位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