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内容上链重塑加密货币价值共识 迷因成币价波动关键因素
加密货币的文艺复兴:内容上链重塑价值共识
数字加密货币的价值共识建立在其独特文化之上。传播这种价值共识离不开加密货币自身的文化背景。价值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迷因(Meme),加密货币无法摆脱迷因现象的影响。比特币是最早也是最大的迷因代表,它通过在创世区块中植入一则新闻报道,将核心文化理念直接嵌入,最终实现了自我启动。
要回归比特币自发自举的传统,恢复链上文化和去中心化文化,是一种可行的方法。Ordi、Sats等铭文的出现,将铭文代码信息直接注入比特币社区,标志着比特币文艺复兴的自发起点。而加密文化与技术的融合,通过内容上链的方式有意识地实现加密资产与文化的结合,很可能成为铭文2.0发展的一个方向。
价值共识即是迷因
对新进入加密货币圈的人来说,尤其是从区块链领域转过来的人,往往会对像EOS这样技术先进、用户体验良好,但市值却表现不佳的项目感到困惑。这是因为没有区分清楚技术共识和价值共识的差异。
共识分为技术路线共识和价值取向共识
比特币的价值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最终实现了价值的自举。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不仅要达成技术共识,还需要达成价值共识。仅仅实现技术共识并不意味着就能建立强大的价值共识。以EOS为例,其估值困扰了很多技术人员:明明技术水平很高,为何价格却表现不佳?即便到今天,EOS的技术仍不算落后。然而,所有的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都无法阻止基金会卖出EOS换取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操作让EOS在社区成员眼中沦为了团队割韭菜的工具。当一个资产在投资者心中形成了刻板印象,想要扭转共识就需要资本的巨大力量。缺乏资本支持,再加上核心成员的离开,再好的产品也托不住EOS的估值。
相比之下,迷因币的鼻祖——狗狗币,在马斯克喊单之前甚至连开发人员都所剩无几。但马斯克的喊单让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有马斯克的社交影响力加持,狗狗币会被更多人看到、认知并喜爱,最终持有。代币共识的扩散依靠马斯克这个传播源,就会如虎添翼。这样的社区共识将狗狗币的价格从0.014美元一路推升至0.8美元。
这两个案例说明,EOS虽有良好的技术和产品,却没能获得理想的价格。而狗狗币纯粹是迷因,没有生态和技术支撑,却获得了高估值。由此可见,技术共识并不等同于价值共识。
形成价值取向共识的过程就是形成迷因的过程
比特币的技术共识确保了每个账户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权限,且不存在双花问题。技术共识从比特币诞生之初就由其技术白皮书承担了宣传的责任。而比特币从无价值到有价值,从有人挖矿到真正实现支付,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比特币社区成员不断自我反思的不仅是作为一条区块链,比特币是否足够安全,更重要的是比特币是否有价值,价值几何。这就是价值共识,而价值共识永远是主观的。奠定比特币价值共识基础的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及对货币中心化的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FUD)。写入创世区块的那则新闻,就是FUD的种子和导火索。如果没有这个创世区块的转载,这篇新闻早就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泰晤士报卷宗里了。
中本聪深谙注意力的重要性。回顾比特币的成功发射,中本聪一直在加密社区中向大佬们请教。比如他向戴维展示比特币已经实现了戴维提出的B-cash构想,并获得戴维的链下支持。这种背书为比特币直接树立了社区内的品牌,进而获得社区关注。2009年1月12日,哈尔·芬尼(Hal Finney)收到中本聪进行比特币转账测试时发来的10个比特币,成为第一个比特币转账的接收者。此后,中本聪经常将挖到的比特币转给加密社区的朋友,通过这种行为获得社区成员的关注。这种行为在后来演变成了加密项目独有的、建立注意力的方式之一:空投!
回溯到第一笔比特币的现实交易,拉斯洛·汉耶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在这次交换中,比特币第一次拥有了价格。交易双方都了解比特币。双方对比特币的购买力达成共识的前提是双方认同比特币的价值叙事。认同价值叙事的前提是能够注意到比特币的价值叙事。中本聪将富有深意的新闻标题铭刻在创世区块上,这让每一个比特币布道者在讲解比特币历史时,就自动传播了比特币的价值叙事。这就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价值捕获方式。
币价波动无法摆脱迷因现象
大多数加密货币本质上就是迷因币。回顾加密货币圈里的其他代币,很多主流代币(如UNI、ARB、OP)都缺乏明确的价值捕获支撑。更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难以界定,甚至连有效的价值捕获都难以找到。加密货币的估值无法用货币理论或金融资产理论完全解释。比特币号称是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但发展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用比特币进行支付呢?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比特币就是最大的迷因。币价的波动本质上就是迷因效应的体现。正是因为迷因属性,让加密货币资产拥有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质——注意力,其波动周期也与传统金融迥异。
即便是效用代币的价值中也包含迷因成分。金融资产的定价归根结底取决于供需。供需源于人的决策变动,决策又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又受信息的影响。行为金融学早已成为投资界的共识。代币所代表的传统金融价值和迷因并不是互斥的。迷因可以提升效用代币的估值,也可能削弱效用代币的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币价的变动本质上就是迷因效应的体现。
短期内,币价可能被某些模式操纵,但长期来看,持有代币的社群规模和持币意愿取决于价值观输出是否成功。就像苹果手机,即使性价比不高,用户依然买账。只有长期的信仰者和持币者才是代币价值的真正支撑。而这些信仰者和持币者是被文化所吸引的。
达成共识需要文化传播
代币的技术共识与价值共识是通过不同路径形成的。技术共识有助于形成代币的价值共识。无论是技术共识还是价值共识,都存在感性的部分,存在人们用直觉思维偷懒的倾向。因此,不同于在不同电脑间复制冰冷的代码,共识在人际间传播需要有温度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些有温度、在人际间传播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定义的社交内容。
所有的加密项目方在通过社交媒体、社交内容打造品牌、建立价值共识的认知上都没有分歧。几乎所有我所知道的项目方都有各种自己的社交账号以及私域传播的社交空间。从社群运营到小组的管理员,项目方都会形成自己的社区梯队。社交账户成为传播源,社区或一串串加密小圈子成为传播渠道。
比特币的技术白皮书是冷静而客观的,但铭刻在创世区块里的新闻却是富有温度的。这则新闻体现了中本聪想向比特币关注者推广的价值取向。创世区块随着全节点部署在了世界各地,只要比特币还存在,这篇倡导比特币价值取向的文摘就不会停止其传播的脚步。每一次读到这则文摘,人们就会再次被提醒中心化央行的末日临近。如果我们把比特币视为一种宗教,那么"英国财长纾困"就是该宗教的末日预言。而比特币就是弥勒,弥赛亚,就是末日里的诺亚方舟。
加密货币圈一直最懂文化传播。不看过往,仅看铭文这一波热潮,各种小图片、各式口号都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以四个字母代表的迷因文化。可惜传播的区域依然以Web2社交媒体为主,迷因本身不像比特币那样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很多铭文在传播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成功的铭文一方面占据了铭文的正统席位,另一方面在叙事上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比如Sats社区的"1 sats = 1 sats"。
综上所述,文化内容是价值取向的载体。这种认知与迷因理论不谋而合。迷因是文化传播中的信息单位。这里的文化泛指思想、观念、习俗、艺术形式等。为了支撑代币价格,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设计者就要考虑文化和币价的关系。比特币蕴含的迷因为加密圈开了个好头,可惜后来的许多所谓"迷因"代币往往只追求"迷因"的传播成本,而放弃了"迷因"与代币价值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比特币之后,只有迷因的币名,却不再有迷因的叙事。
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
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是目前非常少见的内容上链策略。其他赛道都没有形成持续的经济循环,大多处于实验阶段。
广泛达成价值取向共识需要捕获注意力
达成价值共识,首先需要信息触达。在现代社会,内容创造的成本几乎为零,相比于汹涌而来的内容,注意力从百年前就成为了稀缺资源。从主流媒体的版位到KOL的坑位,从Web2到Web3,项目运营都不会忽视注意力的重要性。从第一代纸质媒体出现开始,注意力就成为了媒体主要的交易商品。进入Web2时代后,那些掌握流量咽喉的平台更是将流量分发视为平台垄断利润的源泉。
在传统商业世界里,对商品的广告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商品本身,以及宣传其商品属性和价值主张。但最高端的广告往往会采用价值观输出的方式。苹果、华为等跨国巨头,只要是提供品牌差异化产品,往往深谙此道。这种价值观输出和数字加密资产的价值观输出并无本质区别。
在传统领域中,加密货币圈捕获注意力的手法也大同小异。有通过一幅NFT在苏富比拍卖出千万美元的事件营销,有开派对包邮轮的活动营销,还有包下体育馆冠名权的品牌营销。
加密货币圈还有链上的信息渠道。例如比特币的铭文,虽然只有短短4个字符,但却将迷因信息直接注入到比特币社区的核心。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铭文,铭文的出现都让比特币社区的成员必须表态。这种链上信息是永恒的、开放的。符合规则的铭文都可以铭刻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被人读取。铸造铭文的过程相当于某个地址为该段信息点赞,是态度的公开表示。然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