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清迈的数位游牧的真实相貌是怎么样呢?本文面对一位深潜理论的学者,与一位能力换宿的实践者,他们各自 BUIDL 数位未来,共同诠释着选择权至最珍贵的自由资产。本文为 angelilu,Foresight News 所着。 (前情提要:亲历 7.7 级大地震,我在泰国清迈数位游牧的所见所闻 ) (背景补充: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 Web3?市场低迷该如何稳定心态 ) 清迈,这座被翠绿山脉环抱的古城,曾经只是揹包客和休闲旅行者的天堂。但在一波又一波地数位游民深度考察下,常年霸榜数位游民宜居地的清迈也在慢慢吸引 Web3 领域的数位游民,无声的变革悄然发生,越来越频繁地的 Web3 活动发生,外卖软体上能看到 USDT 入金,路边换汇点或许能提供加密货币兑换・・・・・・这座泰北小城俨然成为东亚 Web3 从业者的聚集地之一。 然而,2025 年以来,随着国人演员在泰被绑后发酵的安全担忧、缅泰地震,以及泰国大型 Web3 活动的减少,业内有人认为「 Web3 在清迈已经没人了」!情况到底如何呢?清迈的 Web3 生态圈发展成什么样了?清迈对于 Web3 人群是否还持续具有吸引力?这里蕴藏着什么故事?以及清迈的经验能否被复制到其他地方? 带着这些问题,我与两位常驻清迈的 Web3 从业者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故事,也了解清迈的故事。因此,本文并不是聚焦于 Web3 领域的知名大佬,不讲述获数百万美元专案创办人的故事,也不追溯那些改变行业格局的科技突破。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从业者,那些正在用 Web3 理念重塑自己生活的普通人。或许他们的故事更贴近现实,也更具普适性和启发意义。 在清迈读博,我用自己的方式 BUIDL Web3 约见第一个采访主人公 Jason 时,清迈热季已经开始了,阳光将街道烤得滚烫,但是当我步入清迈大学图书馆时,却是感到扑面而来的空调冷气。等到见面时我发现,与我不同的是他穿着长袖长裤,仿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两个季节。「图书馆冷气太足,习惯了,」他笑着解释,「再说,长衣服也能防晒。」 和 Jason 约在这里见面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根据地,他每天都待在这,并且清迈大学图书馆对当地的数位游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办公场地,它对外开放,价效比很高,20 株(不到 5 元人民币)就可以待一天,200 株(约 43 元)可以办一个年卡,环境也非常优美,窗外是茂盛的热带植物,窗内却是一个专注于未来科技的冷静空间。 几年前,他还是国内某大厂的工程师,现在却选择在清迈攻读区块链技术方向的博士学位,积极投身于几个 Web3 开发者社群,如 PlanckerDAO 等。他说最近在忙大论文,是与 AA 帐户相关的研究。 清迈大学马上就放暑假了,但是这个假期他选择不回去,而是继续完成论文,我问他压力大吗,他的回答是压力肯定有,「但有时候研究起来,会完全忘记时间,」Jason 轻声笑道,「一不留神就到下午三四点了,肚子才提醒我还没吃午饭。」某种程度上是乐在其中的。 「全英文博士专案学费一年要二十多万泰铢,但好在这里的生活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的日常饮食大多在学校食堂解决,最奢侈的选择也不过是偶尔点一份两百多株的牛排。他还推荐我尝一尝 DQ 冰淇淋,单球冰淇淋只要 12 株一球,还不到 3 元人民币。很多价格和国内相比都便宜许多。 在清迈这座休闲放松的旅游城市中,Jason 的生活轨迹也出奇地简单,图书馆与租住的公寓构成了他每日往返的全部路线。他笑称自己是「自愿当学术囚徒」,只是「牢房」风景极佳。他喜欢大学的环境,可以让他怡然自得地用自己的方式探寻 Web3。 当谈到加密市场的价格表现时,Jason 摇摇头,语气中明显带着冷静,「最近很少交易了」但他随即眉头舒展,「不过从技术研究角度,我仍然认为以太坊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创新社群,没有之一。」他补充道,「尽管以太坊面临各种挑战,但它依然是这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这种将市场波动与技术价值分开看待的态度,正是研究者与投机者的本质区别。 当对话深入到他专注的研究方向时,Jason 的神情逐渐专注,言语也变得缜密而深刻。他不是在讨论简单的技术规格,而是探索社会分配机制的根本问题,甚至说到了真菌网路的协作模式,思考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深层关联。「现代社会对『价值』的定义过于狭隘,一切都被量化为金钱。但人类的创造力、合作意愿和内在动机远比这复杂。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帐本』来记录和奖励各种形式的贡献。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都指向了 Web3 存在的核心理由。」 「我坚信 Web3 代表着人类想要的未来,」他的声音平静却充满确信,「也许我个人力量有限,但能向前推进一小步也是值得的。」他不仅停留在理论探索,更是通过参与各类骇客松将想法付诸实践。「理论太巨集大时,容易迷失在概念里。我的方法是把一个浩大的理论拆分成不同的小版块,然后逐一测试、修改、再测试,直到形成闭环。」 「最近我在测试一种『Play to B to earn』的游戏机制,」他眼中闪烁着实验者的兴奋,「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他说感到能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对我来说,这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核心部分。」他停顿了一下,「在清迈大学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过多社交干扰,思考变得更加纯粹。」 Jason 谈到在清迈组织区块链活动时表示,偶尔有空还是会参与大家举办的活动,但观察下来一般是炒币为主题的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的参与者。和本地的泰国人交流相当有限,他们似乎不太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在这类活动上,他轻叹一口气,「我申请成立学院下的区块链协会,审批流程就耗费了整整一年。」 用能力换宿,Web3 给我人生探索的选择权 秋秋是打摩的过来的,我们约在一个共享办公空间见面。一见到她我就愣住了,她居然是光着脚来的,虽然清迈大部分室内都要求脱鞋,但直接不穿鞋也不多见。即使之后我们在室外走了十分钟去附近的饭店,她也是赤着脚,对她来说这虽然不是常态,但是是小事一件,自由又随性。 这次见面纯属机缘巧合。我刷小红书时被她分享的数位游民...
泰国清迈的 Web3 数位游牧人的真实所见
泰国清迈的数位游牧的真实相貌是怎么样呢?本文面对一位深潜理论的学者,与一位能力换宿的实践者,他们各自 BUIDL 数位未来,共同诠释着选择权至最珍贵的自由资产。本文为 angelilu,Foresight News 所着。 (前情提要:亲历 7.7 级大地震,我在泰国清迈数位游牧的所见所闻 ) (背景补充: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 Web3?市场低迷该如何稳定心态 ) 清迈,这座被翠绿山脉环抱的古城,曾经只是揹包客和休闲旅行者的天堂。但在一波又一波地数位游民深度考察下,常年霸榜数位游民宜居地的清迈也在慢慢吸引 Web3 领域的数位游民,无声的变革悄然发生,越来越频繁地的 Web3 活动发生,外卖软体上能看到 USDT 入金,路边换汇点或许能提供加密货币兑换・・・・・・这座泰北小城俨然成为东亚 Web3 从业者的聚集地之一。 然而,2025 年以来,随着国人演员在泰被绑后发酵的安全担忧、缅泰地震,以及泰国大型 Web3 活动的减少,业内有人认为「 Web3 在清迈已经没人了」!情况到底如何呢?清迈的 Web3 生态圈发展成什么样了?清迈对于 Web3 人群是否还持续具有吸引力?这里蕴藏着什么故事?以及清迈的经验能否被复制到其他地方? 带着这些问题,我与两位常驻清迈的 Web3 从业者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故事,也了解清迈的故事。因此,本文并不是聚焦于 Web3 领域的知名大佬,不讲述获数百万美元专案创办人的故事,也不追溯那些改变行业格局的科技突破。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从业者,那些正在用 Web3 理念重塑自己生活的普通人。或许他们的故事更贴近现实,也更具普适性和启发意义。 在清迈读博,我用自己的方式 BUIDL Web3 约见第一个采访主人公 Jason 时,清迈热季已经开始了,阳光将街道烤得滚烫,但是当我步入清迈大学图书馆时,却是感到扑面而来的空调冷气。等到见面时我发现,与我不同的是他穿着长袖长裤,仿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两个季节。「图书馆冷气太足,习惯了,」他笑着解释,「再说,长衣服也能防晒。」 和 Jason 约在这里见面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根据地,他每天都待在这,并且清迈大学图书馆对当地的数位游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办公场地,它对外开放,价效比很高,20 株(不到 5 元人民币)就可以待一天,200 株(约 43 元)可以办一个年卡,环境也非常优美,窗外是茂盛的热带植物,窗内却是一个专注于未来科技的冷静空间。 几年前,他还是国内某大厂的工程师,现在却选择在清迈攻读区块链技术方向的博士学位,积极投身于几个 Web3 开发者社群,如 PlanckerDAO 等。他说最近在忙大论文,是与 AA 帐户相关的研究。 清迈大学马上就放暑假了,但是这个假期他选择不回去,而是继续完成论文,我问他压力大吗,他的回答是压力肯定有,「但有时候研究起来,会完全忘记时间,」Jason 轻声笑道,「一不留神就到下午三四点了,肚子才提醒我还没吃午饭。」某种程度上是乐在其中的。 「全英文博士专案学费一年要二十多万泰铢,但好在这里的生活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的日常饮食大多在学校食堂解决,最奢侈的选择也不过是偶尔点一份两百多株的牛排。他还推荐我尝一尝 DQ 冰淇淋,单球冰淇淋只要 12 株一球,还不到 3 元人民币。很多价格和国内相比都便宜许多。 在清迈这座休闲放松的旅游城市中,Jason 的生活轨迹也出奇地简单,图书馆与租住的公寓构成了他每日往返的全部路线。他笑称自己是「自愿当学术囚徒」,只是「牢房」风景极佳。他喜欢大学的环境,可以让他怡然自得地用自己的方式探寻 Web3。 当谈到加密市场的价格表现时,Jason 摇摇头,语气中明显带着冷静,「最近很少交易了」但他随即眉头舒展,「不过从技术研究角度,我仍然认为以太坊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创新社群,没有之一。」他补充道,「尽管以太坊面临各种挑战,但它依然是这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这种将市场波动与技术价值分开看待的态度,正是研究者与投机者的本质区别。 当对话深入到他专注的研究方向时,Jason 的神情逐渐专注,言语也变得缜密而深刻。他不是在讨论简单的技术规格,而是探索社会分配机制的根本问题,甚至说到了真菌网路的协作模式,思考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深层关联。「现代社会对『价值』的定义过于狭隘,一切都被量化为金钱。但人类的创造力、合作意愿和内在动机远比这复杂。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帐本』来记录和奖励各种形式的贡献。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都指向了 Web3 存在的核心理由。」 「我坚信 Web3 代表着人类想要的未来,」他的声音平静却充满确信,「也许我个人力量有限,但能向前推进一小步也是值得的。」他不仅停留在理论探索,更是通过参与各类骇客松将想法付诸实践。「理论太巨集大时,容易迷失在概念里。我的方法是把一个浩大的理论拆分成不同的小版块,然后逐一测试、修改、再测试,直到形成闭环。」 「最近我在测试一种『Play to B to earn』的游戏机制,」他眼中闪烁着实验者的兴奋,「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他说感到能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对我来说,这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核心部分。」他停顿了一下,「在清迈大学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过多社交干扰,思考变得更加纯粹。」 Jason 谈到在清迈组织区块链活动时表示,偶尔有空还是会参与大家举办的活动,但观察下来一般是炒币为主题的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的参与者。和本地的泰国人交流相当有限,他们似乎不太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在这类活动上,他轻叹一口气,「我申请成立学院下的区块链协会,审批流程就耗费了整整一年。」 用能力换宿,Web3 给我人生探索的选择权 秋秋是打摩的过来的,我们约在一个共享办公空间见面。一见到她我就愣住了,她居然是光着脚来的,虽然清迈大部分室内都要求脱鞋,但直接不穿鞋也不多见。即使之后我们在室外走了十分钟去附近的饭店,她也是赤着脚,对她来说这虽然不是常态,但是是小事一件,自由又随性。 这次见面纯属机缘巧合。我刷小红书时被她分享的数位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