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廣場小夥伴們,福利不停,精彩不斷!目前廣場上這些熱門發帖贏獎活動火熱進行中,發帖越多,獎勵越多,快來 GET 你的專屬好禮吧!🚀
1️⃣ #TokenOfLove# |廣場音樂節打 CALL
爲偶像打 CALL,Gate 廣場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泫雅、SUECO、DJ KAKA、CLICK#15 —— 你最想 pick 誰?現在在廣場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標籤發帖應援,就有機會贏取 20 張音樂節門票。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214134
2️⃣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曬旅程贏好禮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帶話題發帖,分享你的 Gate Travel 旅行體驗、心願清單、使用攻略或趣味見聞,就有機會獲得旅行露營套裝、速乾套裝、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等好禮!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172887
3️⃣ #内容挖矿# |發帖還能賺錢
廣場長期活動進行中,最高可享 10% 手續費返佣!發布優質內容,如行情解析、交易觀點等,吸引更多用戶點讚和評論。若用戶在互動後 180 分鍾內完成現貨或合約交易,你將獲得最高 10% 的手續費返佣!
詳情 👉 https://www.gate.
Bitcoin Is Dead:比特幣被宣告「死亡」431 次,卻依然屹立不倒
根據追蹤比特幣訃聞的資料庫 Bitcoin Is Dead 最新統計,這個全球市值第一的數位資產自 2010 年以來已被宣告「死亡」431 次。從黃金多頭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到投資傳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批評者的聲音此起彼伏,但比特幣卻一次次從「墳墓」中爬起,走出自己的牛熊循環。
431 次「死亡」紀錄背後的歷史
比特幣的第一次「訃聞」可追溯到 2010 年 10 月,當時價格僅 $0.11,《地下經濟學家》便斷言它的存活僅因「新穎性」。
此後,每當市場遭遇暴跌、監管打擊或技術爭議,批評者便會高喊「比特幣已死」。然而,這些聲音從未阻止比特幣在十多年裡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數位資產。
批評者榜單:彼得·希夫穩居第一
* 彼得·希夫(Peter Schiff):
共 18 次宣布比特幣死亡
經典言論:「比特幣誕生於 2008 年金融危機,2025 年的金融危機將摧毀它。」
曾稱比特幣是「歷史上最大的泡沫」
*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曾稱比特幣為「老鼠藥」、「沒有內在價值的賭博代幣」
最近一次公開批評是在 2023 年
* 傑米·戴蒙(Jamie Dimon):
曾稱比特幣是「犯罪工具」與「龐氏騙局」
隨著摩根大通涉足加密服務,批評聲音有所收斂
比特幣的韌性:一次次「復活」
儘管屢遭唱衰,比特幣的價格從幾美分漲至數萬美元,並吸引了機構資金、主權基金與上市公司持有。
哈佛教授、前 IMF 首席經濟學家 Kenneth Rogoff 曾在 2018 年預測比特幣「更可能跌至 $100 而非漲至 $100,000」,如今事實已證明這一判斷錯誤。
「比特幣已死」成為社群梗
在比特幣社群中,「Bitcoin is dead」早已成為一種自嘲與反諷的流行語。每當價格回調,社群就會戲謔地分享「訃聞」,用以回應外界的質疑。
這種文化反映了比特幣投資者對長期價值的信仰,以及對短期波動的免疫力。
啟示:別被「訃聞」嚇跑
如果在每次「死亡宣告」時投入 $100,如今的累計價值將高達 $1.18 億美元。
這提醒投資者,市場輿論往往受情緒驅動,而非長期基本面。比特幣的歷史告訴我們,耐心與紀律可能比追逐短期行情更重要。
结语
比特幣已被「埋葬」431 次,但每一次都化身「不死鳥」重生。無論批評者如何輪番上陣,這個去中心化資產依然在全球金融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下一次「訃聞」出現時,你會選擇相信它的終結,還是押注它的下一次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