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手?我有話說!」Gate廣場挑戰賽——秀操作贏$2,000,百萬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個明星交易員嗎?
想讓自己的名字閃耀廣場熱搜?想吸引數萬追隨者?百萬流量已就位,就等你來承接!
🎉 雙重豪禮,贏家通喫!
1️⃣ 曬單排行榜獎勵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戶,瓜分 $1,500合約體驗券!巔峯對決等你來戰!
2️⃣ 曬單幸運獎
隨機抽取10位用戶,每人贈送 $50跟單包賠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機會躺贏!
🎮 參與方式超簡單!
✅ 在 Gate廣場 曬出你的交易戰績,並成爲帶單員!
✨ 發帖要求:
內容必須原創,並帶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標籤
附上 收益率截圖 或 交易卡片,並分享你的 獨家交易心得
嚴禁AI生成虛假交易,一經發現取消資格
觀點犀利、邏輯清晰,乾貨越多越吸粉!
⏰ 活動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發帖】 展現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萬流量,成爲下一個交易傳奇!
💬 還在等什麼?Gate廣場,等你來戰! 💪
Marc Andreessen談個人效率與學習方法:結構化工作+槓鈴式閱讀
風險投資大師Marc Andreessen談個人生產力與學習方法
在創投生態中,技術的新變革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斷催生新形態的創業公司。相比之下,風投行業顯得較爲守舊,這也反映了這個行業變革背後的挑戰之大。若要評選風險投資行業的創新力排行,A16Z無疑名列前茅。A16Z獨特的理念和做法一直引領着行業的新趨勢。
今天分享的內容來自A16Z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與The Good Time Show主持人Sriram Krishna的深度對話。Marc分享了他在個人生產力、時間管理、閱讀習慣以及學習優化等方面的最新思考。這篇文章不會立即給人醍醐灌頂的感覺,但在日後的實踐和思考中,你會發現文中的內容是一種回歸理性的常識。建議大家先收藏,定期翻閱。
關於個人生產力
Marc表示,他對13-14年前的生產力指南做了一個180度的大調整。主要是因爲創辦了A16Z並希望持續做大做強。目前,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有大量公司,任何時候都有大量投資工作在進行。Marc和A16Z高級合夥人需要處理非常高強度的事務,所以需要一種更加結構化的生活方式。
對Marc來說,典型的一天就是嚴格遵循日程表。他會盡力完成"編程日曆"的安排指引。他的日程安排更多是以周爲單位。周一和周五有非常具體的時間表,因爲他們是按照風險投資公司的節奏運行的。周一像一場全天"馬拉松",因爲大部分真正的團隊合作都在周一進行。周五的安排和周一一樣。周二、周三、周四的時間安排會靈活很多,通常更多的是外出會面、董事會會議、企業家諮詢等。
Marc認爲,風險投資是非常"貼近實際一線"的工作。投資人不應該想着從日常事務中抽身。你需要真正了解發生了什麼,必須密切接觸市場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了解這些技術、知道這些企業家在做什麼。而且你必須一直和很多人交流,所以一種更結構化的工作方法十分必要。
關於開放式時間和放權的價值
Marc指出,被日程表"控制"的管理者最後可能只會成爲微觀管理者。這種情況的極端形式就是,他們的辦公室外總是排着長隊。等待的隊伍沿着走廊延伸,人們都等着進去見他。他們也是組織的瓶頸。在這樣的組織中工作很令人士氣低落,這基本上與放權的情況相反。
Marc的管理方式是,他不直接管理任何人。他參與了公司的大量管理工作,但這些都是在內部會議上討論的內容。然後他們選擇優秀的人才來管理這些團隊。在某些時候,我們都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哪些事是不用做的,能委托給他人來做的。
關於目標和系統
Marc表示,每六個月左右,他都會感到不知所措,覺得一切都不在掌握之中。所以大約每六個月,他都會坐下來自省。也就是跟自己說"好吧,你有個很棒的系統,但它超負荷了",或者"你對太多事情說'是',你參與了太多事情"。
你必須要提升自我,要搞清什麼是重要的。Marc通常會花一個小時來復盤一直在做的事,基本上就是確定"是"與"否"的閾值,他試着每年進行一次修改。另外,他也會每年都重新制定個人計劃。從頭開始寫真正想做的事和目標,然後把相關的活動排列起來。
關於過程、結果和賭注
Marc指出,風險投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在最初的五年裏,他們真的不知道它能否成功。所以就是,我學到了什麼?比如,在前三年,它毫無進展,我會學到什麼?因爲有時這些公司掙扎了一段時間,然後他們真的成功了。有時則恰恰相反,他們很快就成功了,但是之後遇到了嚴重的問題。
Marc表示,他們基本上都只關注投入。基本上就是過程與結果的關係。投資是一個分離過程和結果的過程。他們的世界幾乎總在試圖優化過程。結果會在5年、6年、8年或10年後才出現。在這一點上,Marc很懷疑復盤你所做的工作和你得到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否有用。因爲這種做法沒有確定性,也不靠譜。
關於書籍和閱讀
Marc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讀書,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讀書可以說能夠填補所有的巨大差異。有一個很好的說法叫做"意會"。意思就是,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爲什麼?這個世界非常復雜多變,想要搞清楚它是一個畢生事業。
過去幾年Marc一直在嘗試的是"槓鈴式"閱讀。他讀的東西要麼是最新的,要麼是經典的。他想把中間的東西都去掉。因爲他發現,中間地帶裏能寫點什麼,能解釋上周、上個月、去年甚至過去十年裏發生的事情,以及能夠客觀解讀情況並值得信任的人屈指可數。
Marc既有一堆紙質書,也有電子書,而且會同時閱讀它們。當你坐下來讀書時,你只讀其中最有趣的。這就相當於這堆書你都讀完了。一個月後,你理論上讀了一堆書,有的書你只讀到了第三章就再也沒有回過頭繼續讀,就像衣櫃裏一件一年都沒穿過的襯衫,這就是一個丟掉它的信號。
關於學習和改變觀點
Marc渴望成爲那種重讀的人,但他失敗了。他能記住大概,但記不住具體內容。他能清楚得記住想法、概念和解釋,但記不住細節。他淡化了人,淡化了具體時間,淡化了具體的對話內容。
Marc做了很多筆記,雖然之後他從不會去翻看這些筆記。他正在閱讀一本關於記憶的好書。做筆記實際上就是對記憶的雙重加固。另一個讀書技巧來自Chris Dixon(A16Z合夥人)。他認爲書中的章節就像博客文章一樣。當他坐下來閱讀的時候,看到目錄就好像看到一組博文,哦,這兩個看起來已經很有趣了,然後你說,好的,我可以把剩下的丟掉。
Marc表示,他一直在努力減少與他人爭論的時間。因爲人們真的不想改變想法。所以他盡量不與人爭論。然而,確實有一羣人喜歡改變他們的想法。有趣的是,這種人大家都不喜歡。對沖基金經理就是這種人。真正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似乎都有這樣的特點:如果你和他們發生激烈的爭論,他們實際上會聽你在說什麼。他們不會總是改變想法,但有時他們會說"哦,這真是個好主意"。
關於進步和驅動力
Marc認爲,你需要一直在努力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實際到底發生了什麼。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你問一位企業家公司怎麼樣,他們總是會說"很好"。但可能並非如此。你可能正面臨一場颶風,因爲這就是工作的常態。那麼,公司內部到底發生了什?客戶實際購買的是什麼?實際採用了什麼策略?這項技術實際發展如何?市場競爭實際又變成什麼了?
Marc經常談到"強觀點,弱堅持"的概念(在發表強烈觀點的同時也開放的面對外部不同的意見)。他認爲在任何業務中,都會想要承諾,想要採取行動,想要偏向於行動。很明顯,風險投資家必須等待10年才能知道結果。而他們最後確實會在這件事上承諾更多。
Marc深信,通過多年來對經濟史和文化史的學習,技術是真正的驅動力。經歷了幾千年的自給農業,幾百年前卻突然出現了垂直式的起飛。世界各地的生活質量都爆炸式提高。但並不是同時發展,而是從歐洲開始向外擴展。基本上都是因爲技術的進步,比如印刷機、互聯網等等。然後你就看到了這個不可思議的發展軌跡。在下個世紀或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我們有潛力取得巨大的進步,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好。技術是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的槓杆,能夠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所以閱讀關於技術的新主題就是Marc能想到的最有趣、最有用、最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