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美國黃金儲備換比特幣?探討BTC能否成爲新時代避險資產
數字黃金之爭:比特幣能否成爲新時代的避險資產?
近日,一項引人注目的提議在美國政壇引發熱議。有人建議利用國家黃金儲備的收益購買比特幣,以"預算中性"的方式增加國家的比特幣儲備。這一提議恰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比特幣納入全球經濟統計體系之際,標志着比特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地位的正式認可。
這一提議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黃金是否仍然是無可爭議的避險資產?如果是,爲何數千年來沒有企業採取類似某些公司在比特幣市場中的激進策略來長期增持黃金?隨着全球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這一新興資產在金融體系中的定位,比特幣能否成爲金融範式轉移的先鋒?
美國黃金儲備的真相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官方黃金儲備,達8133.5噸,這一地位已保持70年之久。然而,這些黃金並未在市場上流通,而是存放在特定地點。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以來,美國的黃金儲備不再用於支撐美元,而是作爲戰略性儲備資產。
如果美國要用"黃金儲備的盈餘"購買比特幣,最可能的方式是利用黃金相關的金融工具,而非出售實物黃金。歷史上,美國財政部曾通過調整黃金的帳面價值,在不增加實際黃金儲備的情況下創造美元流動性。這種做法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重估"操作,可以視爲另類的債務貨幣化。
目前,美國財政部在資產負債表上將黃金的帳面價值固定在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水平。若國會批準提高黃金的帳面價格,財政部的黃金儲備在帳面上的價值將大幅增加。基於新價格,財政部可以向联准会申請更多的黃金證書,獲取相應的新美元。
這意味着美國可以通過調整黃金帳面價值,實施一次"隱形的美元貶值",同時創造大規模財政收入。這些新增資金可用於購買比特幣,增加美國的比特幣儲備。黃金重估不僅爲比特幣購買提供資金支持,還可能在更廣泛的金融背景下推動比特幣需求增加。
然而,這種方式可能帶來風險。如果市場認定美元信用長期下降,全球資產定價體系可能發生變化,比特幣的價格發現機制可能變得更加不確定。
黃金市場的歷史教訓
黃金市場從未真正自由。歷史上,黃金不僅是避險資產,還扮演着貨幣體系的"影子槓杆"角色。例如,1970年代的"黃金門事件"中,美國通過提高黃金的相對價格來保護美元信心。1980年代,美國政府通過"黃金掉期"操作間接幹預市場價格。2000年代,联准会通過黃金租賃市場釋放流動性,維持美元強勢地位。
此外,美國官方黃金儲備的真實性一直存在爭議。美國政府雖不直接拋售黃金,卻可能通過金融衍生手段操縱其價值,實現影子貨幣政策操作。
比特幣:新的影子貨幣政策工具?
隨着美國對比特幣的興趣上升,市場可能步入"比特幣成爲影子資產"階段——官方承認比特幣價值,卻通過政策和金融工具限制其對現有體系的直接衝擊。
如果美國政府將比特幣納入戰略資產並開始囤積,雖然無法直接控制比特幣的供應量或價格,但可能通過影子機構(如比特幣ETF或信托基金)進行市場操作,間接影響比特幣的價格和市場情緒。這種操作類似於黃金市場的"黃金掉期"和"黃金租賃",不涉及實際的比特幣交易,而是通過金融工具和市場策略實現目的。
然而,比特幣的特性可能使其避免重蹈黃金的覆轍:
美國提議用黃金換取比特幣的策略,不僅是一種影子貨幣操作,也暴露了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比特幣能否真正成爲獨立自由的"數字黃金",而非僅僅是美國金融體系的附屬品,仍有待觀察。但從技術層面看,無論是鏈上的實時可查詢交易還是中心化機構的PoR,都爲傳統金融體系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這一提議開啓了關於未來金融體系的深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