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網絡+Nostr:比特幣生態的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新模式

比特幣閃電網絡與Nostr:去中心化社交支付的新範式

比特幣生態在2023年上半年迎來了多項創新,包括BRC20、Ordinals NFT和比特幣Layer2等。這些發展使得比特幣生態成爲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比特幣的發展過程中,社區內部曾多次出現意識形態分歧。然而,在這些爭議中,一個巨大的機會逐漸顯現:閃電網絡與Nostr結合的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模式。

閃電網絡的起源:擴容之爭

比特幣網路最初設計的區塊大小爲1M,每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平均每秒處理約7筆交易。這一處理能力難以滿足大規模業務需求,尤其在交易活躍的牛市期間。因此,2015年比特幣社區就開始討論擴容方案。

在擴容技術路徑選擇上,比特幣社區出現了兩個主要陣營:

  1. 激進派:支持通過增加Layer1區塊大小來提升交易容量。這一派別在478558區塊高度時進行了硬分叉,創建了Bitcoin Cash。

  2. 保守派:主張通過Layer1技術升級結合Layer2擴容方案。以Bitcoin Core爲代表的核心開發團隊傾向於保持比特幣的"非主權資產"屬性,僅在Layer1進行謹慎的技術升級(如Segwit隔離見證),同時通過Layer2(如閃電網絡)實現鏈下擴容。

2017年8月,比特幣完成了隔離見證升級,理論上可實現4倍擴容。2018年3月,閃電網絡上線,通過State Channel實現了鏈下快速支付。

經過一個完整周期,閃電網絡已擁有1.8萬個節點,7萬多個通道,鎖定超過5400個BTC。除此之外,還出現了Stacks Network、Rootstock、Liquid Network等多個比特幣Layer2解決方案。

然而,閃電網絡的支付功能更適合嵌入到其他應用中,特別是社交類應用,而非作爲獨立的dApp存在。

比特幣閃電網絡+Nostr: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新範式

社交支付:Nostr與閃電網絡的結合

Nostr是一個簡潔的、非區塊鏈基礎的社交協議,旨在構建一個抗審查的全球社交網絡。它通過Relay傳輸Notes和其他內容,不依賴於中心化服務器。用戶可以自由創建公私鑰,不受第三方服務器限制。

從用戶體驗角度看,基於Nostr的社交網絡Damus在功能上與Twitter相似,用戶可以發帖、點讚、關注或取消關注他人、轉發等。

使用Nostr時,用戶需要運行一個客戶端(可以是原生客戶端或Web客戶端)。發布內容時,用戶需要編輯內容,使用密鑰籤名,然後將其發送到多個Relay。Relay負責將用戶發布的內容廣播出去。任何人都可以運行Relay,Relay只需接受並轉發連接到該Relay的用戶的帖子。

Nostr的設計理念與比特幣網路相似。開發者開發各種客戶端供用戶選擇,客戶端用於籤名和驗證信息;Relay負責抓取、存儲、傳輸信息;用戶只需創建一對公私鑰即可使用Nostr。這種設計確保了系統的健壯性和抗審查能力。

據統計,目前Nostr已有超過2300萬個公鑰,其中有個人簡介的帳號超過360萬,有閃電網絡地址的帳戶超過17萬。系統中有1644個Relay,發生了超過1億次事件。

對於Relay缺乏激勵的問題,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設置AI機器人作爲Nostr的Relay,負責信息的抓取、存儲和傳輸。同時,可以設置一個基於閃電網絡的收費地址,新用戶需要支付一定數量的BTC才能使用該Relay。AI Relay收集的BTC可用於覆蓋運維成本。

Nostr和閃電網絡的結合爲社交應用與比特幣的原生整合提供了一個範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社交應用與比特幣(閃電網絡)結合,去中心化社交的大規模採用可能會在與比特幣閃電網絡的結合中率先爆發。

比特幣閃電網絡+Nostr: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新範式

總結

比特幣作爲一個去中心化支付系統,具有無準入門檻的金融包容性。結合閃電網絡實現快速支付後,在去中心化社交支付甚至AI領域的應用中都具備獨特優勢。這種結合爲未來的數字社交和金融生態提供了一個革新性的方向。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幸存者谬误vip
· 11小時前
BTC本该如此
回復0
薛定谔的FOMOvip
· 20小時前
新赛道新机会来了
回復0
反向指标先生vip
· 20小時前
扩容真的很重要呀
回復0
无常亏损收藏家vip
· 20小時前
牛市容量跟不上
回復0
airdrop_whisperervip
· 20小時前
太卷了吧兄弟们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