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萬紀念】曬出我的Gate時刻,解鎖限量好禮!
Gate用戶突破3000萬!這不僅是數字,更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還記得第一次開通帳號的激動,搶購成功的喜悅,或陪伴你的Gate週邊嗎?
📸 參與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廣場曬出你的故事,一起見證下一個3000萬!
✅ 參與方式:
1️⃣ 帶話題 #我的Gate时刻# ,發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視頻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參與瀏覽量前10額外獎勵
推特回鏈請填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獨家獎勵:
🏆 創意大獎(3名):Gate × F1紅牛聯名賽車模型一輛
👕 共創紀念獎(10名): 國際米蘭同款球員衛衣
🥇 參與獎(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獎(10名):Twitter前10瀏覽量,送Gate × 國米小夜燈!
*海外用戶紅牛聯名賽車折合爲 $200 合約體驗券,國米同款球衣折合爲 $50 合約體驗券,國米小夜燈折合爲 $30 合約體驗券,品牌抱枕折合爲 $20 合約體驗券發放
🧠 創意提示:不限元素內容風格,曬圖帶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週邊產品、GT圖案、活動紀念品、活動現場圖等均可參與!
活動截止於7月25日 24:00 UTC+8
3
加密市場Q3新格局:機構主導選擇性牛市 山寨季迎差異化發展
加密市場Q3宏觀研報:山寨季來臨,機構採用推動選擇性牛市
一、宏觀拐點已至:監管轉暖與政策護航共振
2025年第三季度伊始,宏觀大局已悄然發生變化。曾一度將數字資產推至邊緣的政策環境,如今正轉變爲一股制度性推動力。在聯準會結束了長達兩年的加息週期、財政政策重回刺激軌道、全球範圍內加密監管加速"容納式框架"建設的三重背景下,加密市場正處於一次結構性重估的前夜。
首先,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宏觀流動性環境正在進入一個關鍵的轉向窗口。盡管聯準會在官方層面仍強調"數據依賴",但市場早已對2025年年內降息形成共識,點陣圖的滯後與期貨市場的超前預期之間的分歧日益拉大。特朗普對聯儲的持續施壓,更將貨幣政策工具政治化,預示着2025下半年至2026年間,美國實際利率將從高位逐步滑落。這種預期差爲風險資產,尤其是數字資產的估值打開了上行通道。更重要的是,隨着鮑威爾在政治博弈中的邊緣化,以及"更聽話的聯儲主席"呼之欲出,寬松不僅是預期,更可能成爲政策現實。
與此同時,財政端的發力也在同步展開。以大型財政刺激法案爲代表的財政擴張,正帶來前所未有的資本釋放效應。特朗普在制造業回流、AI基建、能源獨立等領域大手筆砸錢,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橫跨傳統產業與科技新興領域的"資本洪流通道"。這不僅重塑了美元內循環的結構,也間接強化了對數字資產類資產的邊際需求------尤其是在資本尋找高風險溢價的背景下。與此同步發生的是,美國財政部在國債發行策略上也趨於激進,釋放出"不懼債務擴張"的信號,使得"印鈔換增長"再次成爲華爾街的共識。
政策信號的根本性轉向,更體現在監管結構的改變上。進入2025年,SEC對加密市場的態度發生了質變。ETH質押ETF的正式獲批,標志着美國監管機構首次承認帶收益結構的數字資產可以進入傳統金融體系;而Solana ETF的推進,甚至讓曾被視爲"高Beta投機鏈"的Solana,獲得了被制度化吸納的歷史機會。更關鍵的是,SEC已着手制定簡化代幣ETF審批的統一標準,意圖構建一個可復制、可量產的合規金融產品通道。這是監管邏輯從"防火牆"向"管道工程"的本質轉變,加密資產第一次被納入金融基礎設施規劃之中。
這種監管思維的改變並非美國獨有。亞洲地區的合規競速正在升溫,尤其是香港、新加坡、阿聯酋等金融樞紐,正紛紛爭搶穩定幣、支付牌照與Web3創新項目的合規紅利。某知名支付公司已在美國申請牌照,某穩定幣發行商亦在香港布局港幣錨定幣,部分中國巨頭也申請穩定幣相關資質,說明主權資本與互聯網巨頭的融合趨勢已啓動。這意味着未來穩定幣不再只是交易工具,而是成爲支付網絡、企業結算甚至國家金融戰略的一部分,而這背後推高的是對鏈上流動性、安全性與基礎設施資產的系統性需求。
此外,傳統金融市場的風險偏好也已出現修復跡象。標普500在六月再創歷史新高,科技股與新興資產同步反彈,IPO市場回暖、某熱門交易平台的用戶活躍度提升,都在釋放一個信號:風險資金正在回流,而這一輪回流,不再僅盯着AI和生物科技,而是開始重新估值區塊鏈、加密金融與鏈上結構性收益資產。這種資本行爲的改變,比敘事更誠實,也比政策更前瞻。
當貨幣政策步入寬松通道、財政政策全面放水、監管結構向"納管即扶持"轉變、風險偏好整體修復,加密資產的整體環境早已脫離2022年末的困局。在這種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我們不難得出一個判斷:新一輪牛市的醞釀,並不是情緒推動的,而是制度驅動下的價值重估過程。不是比特幣要起飛,而是全球資本市場重新開始"爲確定性資產付溢價",加密市場的春天,正以更溫和但更有力的方式回歸。
二、結構性換手:企業與機構正在主導下一輪牛市
當前加密市場最值得關注的結構性變化,不再是價格的劇烈波動,而是籌碼正在從散戶與短期資金手中,悄然向長期持有者、企業金庫與金融機構轉移的深層邏輯。經過兩年時間的出清與重構,加密市場的參與者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洗牌":以投機爲核心的用戶逐漸邊緣化,而以配置爲目的的機構與企業,正在成爲推動下一輪牛市的決定性力量。
比特幣的表現已經說明了一切。盡管在價格走勢上波瀾不驚,但其流通籌碼正在加速"鎖倉化"。據多家機構數據追蹤,上市公司在過去三個季度中累計購買比特幣的數量已超越同期ETF的淨買入規模。某知名科技公司、部分傳統能源與軟件企業,正將比特幣視作"戰略性現金替代品",而不是短期的資產配置工具。這種行爲模式的背後,是對全球貨幣貶值預期的深度認知,也是對ETF等產品激勵結構認知之上的主動應對。與ETF相比,企業直接購入現貨比特幣更具靈活性和投票權,同時不易被市場情緒牽動,擁有更強的持有韌性。
與此同時,金融基礎設施正在爲機構資金的加速流入掃清障礙。以太坊質押ETF的通過,不只是擴展了合規產品的邊界,更意味着機構開始將"鏈上收益資產"納入傳統投資組合。Solana現貨ETF的獲批預期則進一步打開了想象空間,一旦質押收益機制被ETF包裝吸納,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資產管理者對加密資產"無收益、純波動"的認知,也將促使機構從風險對沖向收益配置轉型。此外,某知名加密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大型加密基金紛紛申請轉換爲ETF形態,標志着傳統基金管理機制與區塊鏈資產管理機制之間的"壁壘"正在被打破。
更爲重要的是,企業正在直接參與鏈上金融市場,打破了傳統"場外投資"與鏈上世界的隔離結構。某加密礦業公司以2000萬美元私募形式直接增持ETH,某DeFi開發公司更豪擲1億美元用於Solana生態項目的收購與平台股權回購,代表着企業正用實際行動參與構建新一代加密金融生態。這不再是過去那種風投參與初創項目的邏輯,而是帶有"產業並購"、"戰略布局"色彩的資本注入,其意圖是鎖定新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資產權利與收益分配權。這種行爲帶來的市場效應是長尾性的,不僅穩定市場情緒,也提升了底層協議的估值錨定能力。
在衍生品與鏈上流動性領域,傳統金融也在積極布局。某大型期貨交易所上的Solana期貨未平倉合約達175萬份創下歷史新高,XRP期貨月交易量也首次突破5億美元,表明傳統交易機構已將加密資產列入策略模型之中。而這背後的推動力,正是對沖基金、結構性產品提供商以及多策略CTA資金的不斷進入------這些玩家並不追求短期暴利,而是基於波動率套利、資金結構博弈與量化因子模型運行,其對市場帶來的將是"流動性密度"與"市場深度"的根本性增強。
而從結構性換手的角度看,散戶和短期玩家的活躍度顯著下降也恰恰強化了上述趨勢。鏈上數據顯示,短期持有者比例持續下降,早期鯨魚錢包活躍度降低,鏈上搜索與錢包交互數據趨於平穩,說明市場正處於"換手沉澱期"。雖然這一階段價格表現相對平淡,但歷史經驗表明,正是這種沉寂期往往孕育着最大的行情起點。換句話說,籌碼已不在散戶手中,而機構正在悄悄"打底倉"。
更不容忽視的是,金融機構的"產品化能力"也正快速落地。從某些傳統金融巨頭,到新興零售金融平台,無不在擴展加密資產的交易、質押、借貸與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加密資產真正實現"在法幣體系中的可用性",也爲其提供了更豐富的金融屬性。未來,BTC和ETH可能不再只是"波動的數字資產",而將成爲"可配置的資產類別"------擁有衍生品市場、支付場景、收益結構與信用評級的完整金融生態。
從本質上說,這輪結構性換手不是一次簡單的持倉輪動,而是加密資產"金融商品化"的深度展開,是價值發現邏輯的徹底重塑。主導市場的玩家,已不再是靠情緒與熱點驅動的"快錢一族",而是具備中長期戰略規劃、配置邏輯清晰、資金結構穩定的機構與企業。一場真正制度化、結構化的牛市正在悄然醞釀,既不會大張旗鼓,也不會熱血沸騰,但它會更扎實、更持久,也更徹底。
三、山寨季的新時代:從普漲走向"選擇性牛市"
當人們提及"山寨季",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2021年那種全面開花、行情狂熱的普漲局面。但在2025年,市場的演化軌跡已悄然改變,"山寨幣漲 = 全場起飛"的邏輯不再成立。當前的"山寨季"正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普漲行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由ETF、真實收益、機構採用等敘事驅動的"選擇性牛市"。這是加密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更是資本篩選機制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後的必然結果。
從結構信號上看,主流山寨資產的籌碼已經完成新一輪的沉澱。ETH/BTC對在多周下跌後首次迎來強勢反彈,鯨魚地址在極短時間內吸籌上百萬枚ETH,鏈上大額交易頻繁出現,表明主力資金已開始重新定價以太坊等一級資產。與此同時,散戶情緒仍處於低位,搜索指數和錢包創建量尚未出現顯著回升,但這反而爲下一輪行情創造了理想的"低幹擾"環境:沒有情緒過熱、沒有散戶爆量,市場更容易被機構節奏主導。而從歷史經驗看,正是在這種市場"似漲非漲、似穩非穩"的時刻,才往往孕育出最大的趨勢性機會。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山寨行情將不是"一起飛",而是"各飛各的"。ETF申請成爲新一輪題材結構的錨點。特別是Solana的現貨ETF,已被視作下一個"市場共識型事件"。從以太坊質押ETF的推出,到Solana鏈上質押收益是否納入ETF分紅結構,投資者已經開始圍繞質押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