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輪解析:AI監管態度中美出人意料的反轉

robot
摘要生成中

文化年輪模型:解讀全球技術監管格局的新視角

近期,一位區塊鏈領域的知名人士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文化與政治的年輪模型",並以此分析了當前全球人工智能和技術監管格局。這一模型爲我們理解不同國家在技術監管方面的差異提供了新的視角。

文章指出,人們普遍認爲中國更傾向於封閉和控制,而美國技術則更偏向開源。然而,現實情況似乎與這一認知相反。作者認爲,這種反差可以通過"年輪模型"來解釋:一個文化對新事物的態度取決於其形成時的社會氛圍,而對舊事物的態度則受固有慣性影響。這些"文化年輪"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作者回顧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盡管人們常說生活在一個"深度新自由主義"和"去監管化"的社會中,但實際上政府的監管政策卻與這些理念相去甚遠。聯邦監管法規不斷增加,各類規定日益嚴格,而美國聯邦稅收佔GDP的比例自二戰以來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文章還分析了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競爭格局。如果在2020年預測五年後的情況,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爲美國在開源AI領域領先,而中國在閉源AI領域佔優。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作者用"年輪模型"解釋了這一現象:美國確實經歷過去監管化的趨勢,但高峯期主要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後,整體氛圍已轉向更多監管與管控。而90年代形成的互聯網文化,則保留了自由開放的特徵。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在AI領域,由於中國處於追趕者地位,採取了"商品化競爭對手的優勢互補品"策略,這與開發者羣體中日益增長的開源偏好相契合,推動中國形成了對開源AI友好的環境。但這種開放態度僅限於AI領域,在其他技術領域仍然存在封閉性。

作者認爲,一旦某種事物存在足夠長的時間,圍繞它的文化觀念就會固化,變得難以改變。相比之下,創造新的行爲模式,並在其形成初期建立良好的規範與文化基礎更容易實現。這也是加密貨幣和Web3領域的吸引力所在:它提供了一個獨立的技術與文化環境,可以不受既有"現狀偏見"束縛,自由探索新事物。

文章最後強調,與其費力改變已有的"陳年舊樹",不如通過種植和培育新的"樹種",爲這片"森林"注入新的生命力。這一觀點爲我們思考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革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Vitalik博文:開源與閉源,"年輪模型"揭示中美AI競爭格局的逆轉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割肉清仓侠vip
· 07-06 14:27
美帝这波真怂了啊
回復0
WalletDivorcervip
· 07-05 22:21
所以说白了都在内卷
回復0
熊市朝阳人vip
· 07-05 22:21
中国人最敢冒险了
回復0
NFT Regret Machinevip
· 07-05 22:18
搞笑 美国又怂了
回復0
GasFeeDodgervip
· 07-05 22:12
就这?听着怪离谱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