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资产实体攻击威胁升级 如何防范扳手攻击成新课题
加密资产新风险:实体攻击威胁日益严峻
区块链行业的安全威胁正从链上向线下扩展。近期一系列针对加密资产持有者的实体攻击事件,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攻击不再局限于黑客入侵或合约漏洞,而是直接威胁到资产持有人的人身安全。
一位加密亿万富翁去年就遭遇了一起险些成功的绑架未遂案。攻击者通过GPS追踪、伪造证件等手段掌握其行踪,并试图强行控制他。幸运的是,受害人奋力反抗才得以脱身。随着加密资产价值不断攀升,此类针对性的实体攻击呈现上升趋势。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类攻击的手法特点,回顾典型案例,梳理其背后的犯罪链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
何谓"扳手攻击"
"扳手攻击"这一概念源自一幅网络漫画,描绘了攻击者用简单的物理手段(如扳手)威胁受害者,迫使其交出密码或资产。与技术攻击不同,这种方式直接针对人的弱点,通过威胁、勒索甚至绑架等方式达成目的。
典型案例回顾
今年以来,针对加密用户的绑架案件频发,受害者包括项目核心成员、意见领袖及普通用户。
5月初,法国警方成功解救了一位被绑架的加密货币富豪的父亲。绑匪索要巨额赎金并对受害人施以酷刑。
1月,某硬件钱包公司联合创始人及其妻子在家中遭武装袭击,绑匪砍断其手指并拍摄视频勒索。
6月,一名涉嫌策划多起法国加密企业家绑架案的嫌犯在丹吉尔落网。该嫌犯被认为是上述硬件钱包公司创始人绑架案的主谋之一。
另一起震惊业界的案件发生在纽约。一名意大利籍加密投资者被诱骗并囚禁三周之久,遭受严重折磨。犯罪团伙通过链上分析和社交媒体跟踪,精准锁定了目标。
5月中旬,某加密企业创始人的家人在巴黎街头险遭绑架,幸得路人相助才化险为夷。
这些案例表明,相较于链上攻击,线下暴力威胁更为直接、高效,且实施门槛更低。值得注意的是,已披露的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受害者出于各种顾虑选择保持沉默,使得此类攻击的真实规模难以准确评估。
犯罪链条分析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系统性分析了全球加密用户遭遇暴力胁迫的案例,揭示了攻击模式与防御难点。综合多起典型案件,我们可以总结出实体攻击的犯罪链条大致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攻击者通常从链上信息入手,结合交易行为、标签数据等,初步评估目标资产规模。同时,社交媒体发言、公开访谈等也是重要的情报来源。
确定目标身份后,攻击者会尝试获取其现实生活信息,包括居住地、常去场所及家庭结构。常见手段包括社交平台诱导、公开资料反查、数据泄露反向搜索等。
一旦控制目标,攻击者往往采用暴力手段,迫使其交出钱包私钥、助记词等关键信息。常见方式包括身体伤害、胁迫操作转账、威胁亲属等。
获得关键信息后,攻击者通常迅速转移资产,手段包括使用混币器、转入受控地址或不合规交易所、通过场外渠道变现等。部分攻击者具备区块链技术背景,会故意制造复杂的资金流转路径以规避追踪。
应对措施
面对实体攻击威胁,传统的多签钱包或分散助记词等技术手段并不实用,反而可能激化暴力行为。更稳妥的策略应是"有得给,且损失可控":
设置诱导钱包:准备一个看似主钱包、但仅存少量资产的账户,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止损投喂"。
家庭安全管理:家人需掌握资产情况和应对方法;设置安全暗号,用于传递危险信号;加强家用设备和住所的安全防护。
避免身份暴露:谨慎管理社交媒体信息,避免炫富或晒交易记录;在现实生活中谨慎透露持有加密资产的信息;注意管理朋友圈,防止熟人泄密。最有效的防护,始终是让人"不知道你是个值得盯上的目标"。
结语
加密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如何平衡用户隐私保护与风险控制,成为平台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议在传统KYC流程基础上,引入动态风险识别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收集。同时,接入专业的反洗钱与追踪服务,从源头提升风控能力。此外,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可借助专业安全团队的红队测试等服务,全面评估敏感数据的暴露路径与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