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案件定罪路徑探析:從傳銷到詐騙的司法認定

robot
摘要生成中

涉虛擬貨幣案件中的司法定罪路徑探析

一、引言

近期,通過對大量涉虛擬貨幣類刑事判例的梳理和研究,我們可以總結出司法機關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所遵循的一些潛在準則,或者說是在定罪量刑上的路徑依賴問題。本文將探討在一些常見的涉幣類犯罪中,司法實務是如何確定某行爲構成犯罪的。

二、案例概述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就一起涉及虛擬貨幣交易的集資詐騙案作出判決。該案涉及發幣、宣傳推廣、營銷拉盤、ICO等多個業務模式或場景。值得注意的是,該案的主犯夏某某等人最初被湖北省鍾祥市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緩刑,但後來被杭州市中院撤銷原判,改判爲集資詐騙罪並處無期徒刑。這一判決差異引發了對涉幣類案件中傳銷犯罪和詐騙類犯罪定罪邏輯的深入思考。

三、涉幣類犯罪的類型及入罪邏輯

(一)虛擬貨幣相關交易行爲的合法性問題

自2017年9月國家七部委發布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在中國境內進行代幣發行被視爲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爲,涉嫌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即使是在境外平台發行的虛擬貨幣,由於缺乏國家認可和實際經濟價值,其本質上仍被視爲一種虛擬概念。

(二)涉幣類犯罪的主要類型

常見的涉幣類犯罪包括詐騙類犯罪(如詐騙罪、合同詐騙罪、集資詐騙罪)、傳銷犯罪、開設賭場犯罪和非法經營罪等。

(三)涉幣類犯罪的入罪邏輯

以傳銷犯罪和集資詐騙罪爲例:

  1. 傳銷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

    • 設置門檻吸收參與者
    • 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爲計算報酬依據
    • 組織需達到三個層級以上且人數超過三十人
    • 行爲人目的是騙取參與者財物
  2. 詐騙類犯罪的核心在於:

    • 行爲人通過讓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
    • 最終導致財產權利人受損
    • 在虛擬貨幣案件中,常見手法是用無價值的空氣幣置換主流幣

在實際案例中,法院對涉幣類案件的判決標準逐漸明晰。例如,在夏某某案中,法院認爲其行爲本質上屬於非法集資,通過不具實際價值的虛擬貨幣吸引投資人,形成資金池,並將所得用於個人消費和境外轉移,因此構成集資詐騙罪。

涉虛擬貨幣傳銷及詐騙犯罪中,司法機關的定罪路徑分析

四、結語

盡管投資虛擬貨幣在國內監管政策下並未被明確禁止,但相關部門對"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行爲仍有較大解釋空間。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執法和司法機關對相關規定的理解和執行可能存在差異,這在涉虛擬貨幣案件領域尤爲明顯。因此,參與虛擬貨幣相關活動時,應當充分認識到潛在的法律風險。

涉虛擬貨幣傳銷及詐騙犯罪中,司法機關的定罪路徑分析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SerumDegenvip
· 07-06 11:44
像往常一样被监管搞得一塌糊涂... 我们回去去去中心化交易所了,真无奈
查看原文回復0
梦游交易者vip
· 07-04 07:03
建议别碰小平台了吧
回復0
MEV Huntervip
· 07-04 07:00
真的怕进去...
回復0
defi_detectivevip
· 07-04 06:58
炒币小心点哦
回復0
去中心化老干部vip
· 07-04 06:39
都是韭菜自己贪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